top of page

我的名字叫洪偉烈,出生自臺灣,因父母工作先後在臺灣和大陸生活了十幾年,接受的都是當地的主流教育。在2010年回到香港進入了拔萃男書院(DBS),就讀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(IB)。

回想最初在DBS修讀IB時的路一點也不易走,在DBS之前,我一直是以中文為學習語言,IB課程卻以英文教授所有科目(中文除外),這讓英文半桶水的我倍感吃力。相比在DBS直升的IB的同級同學我的語言學習能力在當時還有所欠缺,然而學習路上經歷的鞭策卻也確定了我未來的大學的學習目標。如今我在香港大學第就讀文學院,在我的大學第二年將主修英國文學與經濟。

這個決定便是受到IB課程的影響,如我一樣由外地中文主流學校走入IB的學生,最需要適應的應該是語文科,IB課程以英文為主,然而不同於主流學校流於文字和語法的記憶,英文科則主力教授英文詩歌、文學分析等,這些都是我以前較少接觸的範疇。而我沒有為此卻步,更是對文學大感興趣。IB中,英文不能像以往一樣死記硬背,有許多題目都要求我為未讀過的文章撰寫文學分析,我個人的辦法就是多讀些中西作品,提升個人的文學涵養。如今在大學,以前的奮鬥便化為了我學習的優勢。衆所周知,大學的知識廣度和深度都不同以往,或許以前學習好的學生到了大學成績就變的平平無奇,因為文字和語法一般不佔分或只佔一個小比例,要學習的是不同時代的文學風格和語言演變。而同我一樣的DBS IB學生卻因此領先一步。

最後希望能建議現就讀和未來的DBS IB學生能衡量自己的能力去選擇Bilingual Diploma。現今的Bilingual Diploma比率不斷下跌,世事往往難以得一想二,要同時掌握雙語的難度一定比精通一樣的高。但付出必有回報的道理一樣存在,所以再三的衡量是必不可少的。

bottom of page